(摘自法音佛刊 第114期~竹窗小語 --法禪法師 著)
● 為人處世應該有一副熱心腸,但也應該有一顆冷靜的頭腦。
● 所謂修道就是一再地修正你那不正確的思想、看法或知見,但你也應該有智慧去看清楚,你到底哪裡出了問題或是哪裡錯了。如果你的智慧不多,那麼依止一位比你有智慧的善知識是須要的。● 除了佛陀以外,有情眾生的知見都是有問題的,只是一般的眾生根本不曉得問題出在哪裡吧!
● 修行者在未成佛之前肯定自己尚有很多過失,要念念知非念念改過。
無過可改是個大凡夫,有過可改才稱得上是個修道者。
● 千理萬理只是一理,千句萬句只是一句,悟得一,萬事畢。 身心無法回歸永恆涅槃的最大障礙點就是「業」。
● 眾生都是活在「業的世界」裡,而世出世間的一切都是「業」,
包括你的起心動念都是在造業。所以說眾生的業障都很沉重。
● 在一個共修的團體之中,言語愈少愈好,非必要的言語,最好不說。
● 眾生在生活或修行上一定會有種種問題,但對一位有修證者而言,
他會發現那些問題根本不是問題。
● 修行是要學會將會妨礙心靈平靜的任何事情,毫不留情地加以捨棄。
● 有智慧之人是不會生起煩惱的。
如果做了一件事情反而會讓你生起很多煩惱,那就要堅決地告訴自己,不做最好。
● 試著培養專注及洞察內心世界變化的能力,也算是一種有智慧的修行。
你能夠完全了解自己,才能夠了解其他人。
● 當你想執取、攀附或抓住任何事情或東西時,試著告訴自己,那些就像一把火,
當你抓住它時,一定會燙傷你的手。所以有智慧者絕對不執取任何事物。
● 自己身體上的缺陷或不正常,自己很容易看出來,然而自己心智上的缺陷或不正常,
自己就不容易發現,甚至別人跟你點出來了,你自己都還不承認呢!
(摘自法音佛刊 第115期~竹窗小語 --法禪法師 著)
● 有智慧的修行者是不會耽溺或迷戀於各種感官上的覺受。
● 真正了解自己的人是不會在乎任何人的批評或讚美。
● 修行如入險境,時時處處都要有高度的警覺性。
這也就是說要時時刻刻警覺到「心」的可畏及可怕勝於毒蛇猛獸,
一不留心或稍為放縱一下,則可能造成無窮的禍害。
● 若有所得則必有所失,本無所得則無所失。因此一位有智慧之人將會把得失心一起捨棄。
● 一般眾生總是以為此身是漂亮、美麗又標緻,但有智慧者則可看出它是不可愛、
不潔淨、不常久而且很容易遭受種種苦痛,是罪惡的根源,甚可厭惡而不是可愛戀。
● 如何檢測你真的已經達到五蘊皆空的境界呢?其實方法很簡單。
當你面對他人的打罵、侮辱、毀謗、批評及不公的待遇等,
而不會生起一絲絲不愉快的感覺,更不會為此而生起煩惱,
那麼可以肯定你已經達到五蘊皆空 的境界了。反言之,當面對他人的讚美、誇獎及種種順境等,
你也不會生起一絲絲高興之情,這也可以肯定你已經達到五蘊無我了,也就是五蘊皆空。
否則的話,你 只好告訴自己:「口但說空,心實不空。」
● 待人寬厚,得福無量;尖酸刻薄,必損福報。
● 眾生追求欲望的滿足是成煩惱的主要來源。你要減少煩惱應先從少欲知足下手。
如果你能夠無欲無求自然也可以減少很多不必要的煩惱。
● 試著把心當做一頭水牛,而你則是善盡職責的牧童。
你要時時照顧好這頭水牛,不要犯人苗稼。
● 這年頭,看看經典,研究道理的多,肯從心上如實地去從事修為的則不多見。
● 當你的心受外在的環境影響時,試著告訴自己,是我 的心影響環境而不是環境影響我的心。
外在的一切環境,諸如一切的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、法都只是如其本性所呈現的一種現象,
與你本心本不相干,只因為你從其中產生分別、判斷、執著等顛倒錯誤的想法
而誤以為它們會打擾你的心。這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、法是很無辜的一群,請不要錯怪它們,
只能怪你錯誤的想法,也就是你那顆顛倒妄想的心。
觀心自我獨心裁,不教他人窺將來
一行一坐一草木,何處不妨人相處
『法法本來法,無法無非法;何於一法中,有法有非法。』
~共勉之~
祝 法喜充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