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摘自法音佛刊 第147期~竹窗小語 --法禪法師 著)
● 要成就無諍三昧或者要徹底降服「我慢心」,那麼你得先將心中的霸道思想徹底根除,
然後以平等心去善待一切眾生。
● 修行者應該以平等心去尊重一個人的人格。既使他的品德欠佳,而所做所為令人不齒,
但是他的人格還是應該受到尊重。
● 「和」之道,在佛教這方面而言就是「無諍」。
古人云: 「與人相處,和為貴。」所以有所謂的「中和」、「永和」、「太和」、「保和」之說。
天地之氣不和諧,則容易造成天災;而人心不和,也容易造成人禍。
當然, 如果你能夠心平、氣和,那麼對你身心方面的健康也會大有益處。
若心不平氣不和,則不利於身心方面的健康。所以平常為人處世,應養成「一團和氣」。
● 一般人的身體雖然長大了成熟了,但心智方面卻不一定跟著長大、成熟。
● 對配偶、親戚朋友、同事或他人為你所做的付出或犧牲要永遠心存感激或感恩。
而且千萬不要以為對方為你所做的付出或犧牲是理所當然的,是應該的。
● 在不傷害、不妨礙任何一位眾生或任何人的前提下,你應該將你的心靈完全釋放出來,
讓你的心揮灑出一片自由自在的天空。
● 報復、耍賴、推責、非份之貪求、憤怒及不理性的行為等都算是一種不成熟的個性。
● 不要想從知見或觀念上體驗禪,因為禪本來就是要讓你從一切的知見或觀念中跳脫出來。
● 既使你有多麼偉大的成就,你也不應該以此傲人。
● 十方諸佛及歷代祖師出世,共說一心之法。心乃不可得之心,法乃不可說之法。
若執心、法為實有,那是一種顛倒錯覺。
(摘自法音佛刊 第120期~竹窗小語 --法禪法師 著)
● 對於證道或證果的聖者而言,死亡是有情眾生的目然現象,也是證道的聖者將身心回歸永恆涅槃的時刻。
一位聖者不會留戀這由五蘊假合的幻軀,因為此乃罪惡之軀,應捨之物,有什麼好留戀的呢?
● 與頭陀行的修行者相比,現代人的生活簡直太享受了。
其實你如果真心為道為法,那麼吃、睡及生活上的種種不便,也就不算什麼了。
● 一位修行者應該培養謙沖自牧的心,你要自認為在世人的眼光中,
你只是一塊破布,一個廢物或是一堆垃圾,是毫無價值可言,丟棄了也不見得可惜。
這是要征服「自我」,降服我慢及剷除虛榮心的一劑妙方。
● 自我觀照的功夫,在修行的過程中是不可或缺的。
你應該時時用佛陀所說的正法來檢視你的心態、觀念及一切的行為。
若你的心態或行為有不合乎正法者,則應以斷腕的決心,毫不留情,徹底地加以斷除。
● 要培養心定的功夫,要點是在攝心這一著上。能夠攝心,心則會處在定上。
所謂攝心就是將念念向外馳求的一顆心拉回來,然後時時刻刻去觀照自己的起心動念及一切心行。
● 驕傲和自負就像一座山,你扛著這座山時一定無法走上修道之路的。
● 有情眾生的負擔都是很沉重的,因為他們都背負著一座由五蘊所積聚的高山,
所以無可避免會產生一大堆的痛苦。為了免除這些痛苦,你得照見五蘊皆空。
● 「想像」是位極高明的魔術師。很多人一輩子被它欺騙或戲弄都還不知道。
譬如你常常生起很多恐懼或煩惱,這些不也是從你想像中想出來的嗎?
● 作為一位修道者,「清貧」和「純淨」就是你的正字標記。
● 在e 世代的今天,品德教育或修養,或許會被認為那是很古板的一件事。
然而從修行者這方面來看,如果你沒有很好的品德,
可以肯定的,你也一定修不出什麼好的成績的。
● 只圖安逸或放逸的一顆心是修行者之大敵。
尤其在修行之初,應時時念念以法義及智慧來引導你走向修行之道,
既使你有百般的不願意,你也要用堅強的意志力,勉強自己依著法義而行。
● 與其被自己的欲望及煩惱所擊敗而茍延偷生,
倒不如勇敢地戰勝自己的欲望及煩惱,然後光榮而死。
謙沖自牧,純淨無諍,自由揮灑一片青空!
放眼十方,何不是吾所得?何不是吾所俱?
心生種種法生,心滅種種法滅。山河大地,盡收納於一心中。
『法本法無法,無法法亦法;今付無法時,法法何曾法。』
~共勉之~
祝 法喜充滿
玄音合十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
感謝您的回應及指教,祝福平安順心^^